OpenStreetMap logo OpenStreetMap

多語言標示的秘辛

Posted by Supaplex on 27 December 2019 in Chinese (Taiwan) (‪中文(台灣)‬). Last updated on 29 December 2019.

這裡講一下 OpenStreetMap 多語言標示,不方便在演講時候講的事情。

不要輕易地動有不少社群活躍的地方,像是歐洲這邊,你可能編輯之後,因為是大規模變動,被抓到問題有人會向你反映,嚴重的情形會整個回退。我這裡是用 Wikidata 項目的國家名稱跨語言連結資料,所以很容易維基百科這邊名稱,跟原先在 OpenStreetMap 上面名稱不一樣,如果沒有注意很容易蓋過去。

相比之下,編輯中國或是美國遇到阻礙不多,前者是社群不大,不少地方行政區還沒人好好編輯填入多國語言,甚至還是中文加英文括弧的形式。後者則是美國人大都是單語言的人,不重視標示多語言,因此如果你要去美國某個地方玩,那就最好自行加上你熟悉的語言標示上去。因此,採用 Wikidata 那邊維基百科跨語言連結資料,在 OpenStreetMap 上來大量加多語言,在美國、中國這邊是容易做的。

在中文這部分,遇到簡中、繁中的問題,有時候是字體差異,有時候連用的翻譯用詞不一樣,甚至還有粵語發音的翻譯地名。zh-Hant, zh-Hans,甚至zh-Hant-hk都得去填入,最終希望能解決 name:zh 在各地大家習慣的地名稱呼不同,甚至要把 name:zh 實質上不用,各個 app 能夠是地區設定,取用 zh-Hans, zh-Hant。

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架設的 Wikimedia Map 用在各個不同的維基計畫,用來顯示位置資訊。Wikimedia Map 的網址部分只要下達想要的語言代碼,如 name:nan、name:hak、name:zh,甚至 name:zh-Hant,能即時變成用該語言代碼顯示。只是 Wikimedia Map 更新速度慢,你可能已經改好了加上去,但要三、四個月之後,Wikimedia Map 才會更新。

除了國內的大小地名之外,各國的國名、城市名稱,也能夠加上多語言。目前不光是台語、客家話,連中文的標示都沒很齊全,需要努力。

Discussion

Log in to leave a comment